糖尿病是一种以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黏膜屏障损伤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屏障一旦受损,内毒素易入血,引发慢性炎症,加重胰岛素抵抗。蜂胶,作为一种富含黄酮、萜烯等生物活性成分的天然产物,其降糖机制不仅局限于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更有望通过修复肠黏膜屏障来改善糖代谢。
肠黏膜屏障——糖尿病“隐形杀手”
正常的肠黏膜屏障能有效拦截肠道内的病原体和内毒素,维持机体稳态;
糖尿病状态下,高糖高脂环境使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Occludin)表达下调,屏障通透性增加;
内毒素(LPS)进入血液后,激活NF-κB信号,引发低度慢性炎症,恶化胰岛素抵抗。
蜂胶——天然多活性成分宝库
富含黄酮类、萜烯类、苯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调节免疫等多重作用;
传统研究多关注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清除自由基,近期开始探索其肠道菌群和屏障修复潜力。
为了探索敏感可靠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检测方法,研究采用了超微结构观察、Western blotting及血清学检测三种实验方法,对糖尿病大鼠的肠黏膜屏障损伤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显示,肠黏膜细胞连接超微结构观察在检测糖尿病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方面具有较高灵敏性,适用于降糖药物的肠黏膜损伤修复疗效观察。
此外,研究还发现糖尿病大鼠回肠和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如claudin-1、occludin及ZO-1)的表达水平均下调,而蜂胶补充后这些蛋白的表达水平得到有效恢复,且随着蜂胶剂量的增加,改善效果更为显著。这表明蜂胶的降糖作用与其调节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修复肠黏膜损伤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血清学检测(如血浆D-乳酸和连蛋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肠道屏障损伤状况,但在本研究中其检测结果与透射电镜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存在不一致性,表明其灵敏性可能不如肠黏膜屏障超微结构观察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综上所述,肠黏膜屏障超微结构观察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能较好地反映糖尿病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状况,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可作为降糖药物肠黏膜屏障修复机制研究可靠的实验手段。同时,蜂胶通过调节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修复肠黏膜损伤,展现出其独特的降糖作用机制。
(参考来源:“蜂胶通过修复肠黏膜屏障改善糖代谢的研究”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9, 第3期. | 刘颖 常志尚 徐宏伟 薛美兰 李瑞英 梁惠 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 青岛大学生物医学公共支撑平台 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